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王韵鸥 记者 黄伟芬 祝瑶全国前三配资排名
小龙虾与夜晚,是逃不开的拍档。今年夏天,小龙虾还是夏夜里的第一顶流吗?
据餐宝典近日发布的《2024—2025中国餐饮品类闭店率》数据显示,2024-2025闭店率最高的餐饮品类是小龙虾,闭店率高达37.2%,较2023-2024年高出5个百分点。
小龙虾生意真的“淡”了吗?
从资本涌入的爆发式增长,到市场热度的理性回归,无论是小龙虾馆经营者,还是上游的养殖户等,在这个夏天,感受到了小龙虾季供需市场的变化。
消费者回归理性,有人入局,有人退场
“闭店”“下滑”“收缩”,风靡市场多年的小龙虾,近来却与这些字眼纠缠到了一起。
小龙虾作为季节性水产品,4-5月进入集中上市期,从5月开始,各地小龙虾批发价格一路走低。入夏以来,小龙虾价格持续变化。
展开剩余80%江苏水产养殖市场的老板告诉记者,今年龙虾批发价和往年基本持平,不过受到气候影响,8月份龙虾批发价上升较多,789规格的小龙虾约40元/斤。
虾价波动,客群不稳定,也让曾经热闹过的一批网红龙虾馆,有些“崩不住了”,还差点关了门。
伴随着赛道降温,旺季不断缩短,小龙虾暴利时代不再,有人入局,有人离场。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餐饮市场,行业洗牌太正常不过了。杭城餐饮圈行业人士黄先生说,一家开在杭州主城区黄金地段的龙虾馆,风头一时无两,火爆的时候不仅要翻桌还要忙外摆生意。热闹过后,店老板也感受到压力,萌生了退租店面的想法。
他有些感叹,之前听到最多的是找黄金地段、开新店,现在一些龙虾馆老板的选择更谨慎了,“守好手上的店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每年初夏,孙女士一家总不愿落下“头茬”小龙虾。她告诉记者,家附近市场里的小龙虾价格一般在15—25元/斤左右,四钱规格的小龙虾,最便宜只要15块钱一斤。“买包十三香调料,自己烧口味也不差。”
“小龙虾是季节性的食物,一年就偶尔吃一两次,总不能顿顿当饭吃。”来自宁波的游客建先生,在杭州朋友的推荐之下,第一次来望江门一带的龙虾馆尝鲜。
步入职场的00后小李,更喜欢点点手机就外卖送达的生鲜超市小龙虾。“吃小龙虾,还是看心情看气氛,还没到‘非吃不可’的地步。”在一批年轻食客眼里,夜宵品类繁多,“主动点一份小龙虾”的次数也大不如前,“小龙虾更像是‘生活调味剂’,而非刚需。”
阿根龙虾馆的蒜蓉小龙虾
有人打折促销揽客,有人靠老客撑起半边天
傍晚时分,杭州著名的望江路小龙虾一条街渐渐热闹起来。行业报告显示龙虾馆退场率走高的背后,在各种夜宵店,小龙虾同样拥有一席之地。
作为杭州颇为传统的小龙虾聚集地之一,望江路上的这几家龙虾老店,也在探索求变。
沿街龙虾馆的灯悉数亮起,这熟悉的光,已经在这条街上闪烁了十几年。“阿根小龙虾”的马老板一边麻利地为食客端上炒得红亮的小龙虾,一边对记者说,“放平心态,我们多做做老客生意。”
“我们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券,店里都是老顾客,微信上打个招呼就过来了。”趁着招呼客人的空当,227龙虾馆的王老板告诉记者,这家开了22年的老店,还是继续之前的老路子,“婉拒”了一批特价套餐、平台优惠券。
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望江门“龙虾江湖”,品质不够,是很难上桌的。为了稳住品质,王老板算过一笔账:“进价40块一斤的龙虾,一份三斤成本就120块,要是三斤龙虾不到100块钱,还要考虑配料、房租、人工、水电,这根本不可能。”
即便如此,许多餐馆小店依旧渴望通过促销活动拉人气,不惜将利润空间压缩至临界点。
记者了解到,小龙虾走起量大便宜的路线。不少餐馆推出低价款的“拿手好虾”,3斤装“十三香虾龙虾”只要99元、小龙虾“吃两份送一份”、10只十三香小龙虾尝鲜价19.9元,还有电商平台的“第二份0元”、“拍下立减50元”等促销也纷至沓来。
望江路上的一家小龙虾馆,今年夏天推出了降价促销。店老板告诉记者,原价188元一份的小龙虾,上个月开始卖158元,还包含土豆、黄瓜、年糕等配菜,“现在龙虾馆也很多,生意是有点下滑,但幸好还有一批老客继续撑撑。”
望江路小龙虾一条街
夏日“宵夜顶流”的光环,还在吗
回顾这个夏天,被看作是“夜宵顶流”的小龙虾,真的走过了“超级网红”时代吗?
据天眼查数据,全国年度注册的龙虾企业数量在2014年还是个位数,2015年起进入了高速增长期:从2014年的9家暴涨到2018年的309家,之后逐渐回落,今年以来这个数字已减至80家。
小龙虾各细分赛道持续多年的热度,吸引大量玩家涌入,竞争日趋激烈。除了街头巷尾的餐饮小店,盒马、叮咚买菜等生鲜平台搭建了供应链,连锁餐饮店、外卖平台开始倾向以小龙虾打造极致性价比,以及便捷操作的预制菜小龙虾纷纷崛起,行业面临多元挑战。
对于网上这一组小龙虾闭店率高的数据,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,“从上游来说,是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。”他提到,从整体消费来看,当前小龙虾市场供大于求,且品质稳定性不足。部分渠道售卖的小龙虾,甚至存在低质高价或低质低价的问题,“这些低质小龙虾流入市场,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乱象。”
朱丹蓬表示,即便养殖和生产效率提升,深加工和预制菜小龙虾便利优势显著,但传统烹饪的小龙虾,依旧有着更接地气的“色香味”。目前,对于小龙虾行业来说,正处于“调整期”。一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,有赖于全行业的努力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全国前三配资排名,小龙虾出圈数年,并非彻底“失宠”。在行业竞争与消费者理性回归的合力之下,小龙虾每年都在“换风格”。在行业竞争与消费者理性选择的共同作用下,小龙虾市场正经历着一轮变革。
发布于:浙江省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